守护老人权益,爱传承在“法律”和“老人”之间架起一座桥

发布时间:

2019-10-30

来源:

爱传承

守护老人权益,爱传承在“法律”和“老人”之间架起一座桥

守护老人权益,爱传承在“法律”和“老人”之间架起一座桥

守护老人权益,爱传承在“法律”和“老人”之间架起一座桥

守护老人权益,爱传承在“法律”和“老人”之间架起一座桥

北京“老”了。截至2018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突破360万 ,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前列。

01困惑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养老生活质量在逐年提升。但在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健康的老年生活的同时,一组数字引起京城养老圈的注意。《北京市老年维权情况报告》显示,2018年北京法院共受理涉老案件超过1.6万件,包括继承纠纷、离婚纠纷、赡养纠纷、扶养纠纷、虐待罪、遗弃罪等各方面,其中继承纠纷占比82%。随着首都社会经济发展,老年人拥有的财产价值不断升高,因继承而引发的矛盾开始逐渐凸显,再加上老年人对相关的法律知识所知较少,维权意识与能力较弱,导致财产继承和遗产纠纷成为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首要问题。


02解题老年人的权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保障,是衡量老龄化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老年人的权益保障机制得到逐步健全,尤其是法律的作用已渗透到老年人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在这一背景下,成立于5年前的爱传承·守家继承服务中心(简称爱传承),通过财产继承和遗嘱订立等一系列的标准化服务,帮助老年人用“法律方式”守护自身的“物质家园”。在创新性填补为老服务产业空白的同时,爱传承还作为老年法律普及的急先锋,深入到社区基层。

03行动在司法与老年人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人不知法,那么法就要主动走进社区基层。截至目前,爱传承已走进100多个街道社区,组织近500场普法讲座,帮助3万多位老年人订立遗嘱,为10多万个家庭解决财产继承相关的法律问题。但普法依然存在“盲区”。在普法过程中,爱传承发现,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不同,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信息获取能力有所缺失,和子女接触的时间也相对较少,容易忽视对于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另外有一些老年人对于家庭中潜在的矛盾纠纷也会缺乏判断。因此,爱传承联合正规养老机构、公证处、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共同尝试将法律服务体系融入养老院服务体系之中,在国家推行的“医养结合”的基础上升级为创新的“法医养”模式。在刚刚过去的9月,爱传承联合光大汇晨养老机构举办了三期主题为“守家事和谐,护财富传承”的普法惠民活动。活动将生动的案例故事和专业的法律知识相结合,在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针对老年人关心的热点及法律知识的盲点:如老年人的赡养、财产、婚姻家庭以及遗嘱订立、财产继承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讲解。除讲座外,爱传承还安排了长期驻场的法律顾问,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

04回声
“为老年人普法的较大意义就是填补了老龄人群和司法体系之间的空白,做好中间‘桥梁’的角色。”爱传承·守家继承服务中心主任张建勇说,“普法活动不能走形式,要耐得住心,老人们的认知需要反复强化,要协助他们解决遇到的法律问题,这样才能起到效果。”通过普法讲座和现场法律咨询,帮助老年人理解,面对财产分配和家事纠纷,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财产分配权益是实现自己百年遗愿的较佳方式。“普法活动非常好,参加完活动后我觉得特别有收获,以前一想到家里遗产继承的事,心里总是没底,听完普法培训后明白了很多非常适合我们这个年纪的法律知识,你们应该要多来呀!”养老院里83岁的李奶奶在参加完活动后由衷的感叹。


“守家事和谐,护财富传承”普法惠民活动还在继续,爱传承将联合更多养老机构和司法机构,继续深入社区普法前线,为养老院老年人带来更多法律服务和普法知识,让司法“护老”不再有“盲区”。

 


相关推荐:

可拖动行到此